当前位置: 首页 > 分院新闻 > 正文

第二届飞行训练技术与管理研讨会暨第五届大数据工程与教育国际会议举办

日期:2025-04-14 【字体:    

日期:2025-04-14

本网讯 钱基德 王晨阳 麻顺坤 报道:4月11至12日,第二届飞行训练技术与管理研讨会暨第五届大数据工程与教育国际会议(以下简称研讨会)在河南洛阳举办。研讨会以“赋能飞行训练,引领行业创新”为主题,探讨利用大数据优化飞行训练体系,提升安全管理效能,持续推动民航业持续健康发展。会议由中国航空学会、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和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主办,研讨会由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重点实验室、中飞院洛阳分院及洛阳北郊机场联合承办。

民航重庆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孙文胜,中飞院副院长唐庆如、副院长马建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玲玲、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陈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院长王养柱、南昌航空大学飞行学院党委书记徐勇出席会议。会议邀请来自泰国清迈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郑州大学、国航西南、西藏航空、贵州多彩航空等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的专家进行交流分享。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商飞)、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光电设备研究所、各通航企业代表、期刊代表、中飞院各分院、二级学院30余家单位及与会嘉宾400余人参会。

唐庆如表示,行业高质量发展对飞行人才的技术、作风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中飞院首创的航线运输驾驶员整体课程实现了“从零起点的飞行学生到成熟航线运输机驾驶员”的全程培养。学院将用足用好“飞行技术专项”,持续加大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领域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促进前沿技术与飞行训练加速融合,推动训练技术与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为航空安全和行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马建新在国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背景下,就如何构建国际一流飞行人才培训体系作主题报告。他强调,中飞院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飞行大学奋斗目标,持续深化校地、校企、校际合作,着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科研创新、文化传承、国际合作、社会服务等职能,为建设交通强国民航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李玲玲表示,“当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人类生活新方式、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本次会议将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学术水平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期待与学界同仁、行业企业一道,不断增强原始创新、协同创新能力,砥砺学术思想、共促科技进步。

大会上,举行了“中国科协全国科普基地”“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洛阳北郊机场与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的揭牌与签约仪式,并为优秀论文、创新案例获得者颁发证书。

现场,从事飞行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和15位来自中飞院各分院训练一线的飞行教师进行了学术分享。他们的研究涉及构建视觉AI技术框架与胜任力导向飞行训练体系,研发新航行技术、直升机自动驾驶及智能着陆评估系统,创新螺旋安全训练、飞行员心理干预和威胁管理机制,突破干扰源自主定位技术,优化ATPL教学模式等。通过融合前沿理论与科学方法,实现技术应用与理论研究的深度协同。

此外,会议还设置大数据工程与教育国际平行会议分会场。分会场涉及大数据工程中的数据模型、航空工程中的目标监测与应用、航空环境监测与适航验证分析等议题进行渗入分享与讨论。

会议期间,学院在洛阳5所中小学举办“牡丹映翼绽芳华、航空薪火传河洛”的主题科普周活动。11日上午在北郊机场召开“依托支线机场的城市低空交通运行管控与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推进会,下午在洛阳分院分会场邀请到中商飞杨延延教员、学院孙宏教授、刘伟与曹杨教员等围绕飞行训练安全进行精彩的分享与交流。会议还在主会场设置学院文创展览专区,受到与会代表关注与好评。

据悉,面对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科技创新中“卡脖子”问题,中飞院从行业当前的紧迫需求和长远的发展需求出发,积极推进有组织科研,加大飞行技术领域基础研究和创新领域的研究,划拨专项经费支持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科研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学院将继续发挥中国民用航空局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重点实验室、民航飞行技术与飞行安全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的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助力民航科技创新和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飞行大学建设。

相关信息